主题: 桐城魏庄遗址入选“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

  • 白板
楼主回复
论坛首席版主论坛首席版主
  • 阅读:396096
  • 回复:1
  • 发表于:2020/1/14 8:49:33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桐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1月13日上午九时,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蔡小莉就今年举办的“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情况做了通报。



据了解,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如下(排名按照遗址年代顺序):

1.东至华龙洞遗址;


2.萧县金寨遗址;


3.桐城魏庄遗址;


4.肥西三官庙遗址;


5.阜南迎水寺遗址;


6.寿县西圈墓地;


7.繁昌窑遗址;


8.长丰埠里墓群;


9.凤阳明中都外金水桥遗址;


10.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


上述十大考古新发现中,主动性发掘5项(华龙洞、金寨、西圈墓地、繁昌窑、明中都外金水桥),配合建设工程5项,其中配合引江济淮工程2项(桐城魏庄遗址、肥西三官庙遗址)。

从时代来看,有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夏商周时期遗址、墓地以及宋至明清时期遗址、墓群;从类型来看,既有遗址,也有墓葬,还有窑址、城址,以及酿酒作坊遗址;从地域看,皖北、江淮之间、皖南都有分布。

阅读延伸
魏庄遗址周边呈冲击台地地貌,北侧有低矮的山丘,孔城河流经其南侧。2019年春,中国人民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城市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魏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了一批非常重要的考古资料。


玉璜出土的照片


本次发掘分出三个发掘区,发现了46处遗迹,其中32个灰坑、9座墓葬、2处路址、1处房址、1处灶址及1条灰沟。其中I发掘区位于发掘区域中部,发掘面积550平方米,共计发现29座灰坑、9座墓葬、2处路址、1处房址、1处灶址和1条灰沟;II发掘区位于I发掘区西侧,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并未发现遗迹现象;III发掘区发现4座灰坑。

本次发掘所发现的***重要的遗迹为墓葬、房址和灶址。

新石器时代墓葬8座,集中发现在I发掘区东侧,新石器时期墓葬8座,墓坑较浅,除一座为东西走向外,其余朝向均为西北-东南走向。墓内已无明显人骨痕迹,随葬品包括陶豆、罐、纺轮、盆、鼎、杯等陶器,石钺、锛、凿等石器,以及多件玉器。

其中M1位于T104南部,外形为东西外形为东西短南北长的近似长方形,方向北偏西43°。墓口长约160厘米,宽约84厘米。墓底距地面深约67厘米,墓底长约156厘米,宽约80厘米。出土随葬品有陶豆2件,陶壶3件,陶碗2件,陶纺轮1件,陶罐1件,石钺1件,石锛2件。


2019TKW M1平面图



2019TKW M1出土的陶豆


M8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座,墓口南北长约238厘米,墓口东西宽约86厘米。墓深约45厘米,墓底南北长约226.5厘米,墓底东西宽约70厘米。墓壁东侧中部开有一个壁龛,壁龛口南北长约66厘米,壁龛底南北长约62厘米。墓内无成型人骨,出土有1只陶罐和12组陶片。


2019TKW M8平面照


商周时期房址1座。位于I发掘区的***西侧的T101内,由踩踏面和柱洞组成,西南侧被晚期灰坑打破。踩踏面南北长910厘米,北端东西***长730厘米,南端东西***长460厘米,中部***长处220厘米。平均厚15厘米,下方即为生土。

踩踏面内外共计有24个柱洞,主要分布在踩踏面的南北两侧,部分柱洞的洞口残余有一圈红烧土痕迹。经过解剖,踩踏面南侧底部还发现有横向的柱洞痕迹,疑似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灶址位于踩踏面东侧中部,为一座近似三角形的坑,坑壁及部分坑底有大量人工堆砌的红烧土块。


布方的航拍


另有一座墓葬为唐代墓葬,编号为M8。该墓呈东西短南北长的近似长方形,朝向为南偏东10°。墓口长约252厘米,宽约40厘米。墓底长约252厘米,宽约40厘米。墓内有人骨残迹和棺板残迹,其内南部还有头箱。

出土随葬品有瓷四系罐1件、瓷盘口壶1件、瓷碗4件、棺钉10件、铁剪1件、钗1件、U形器1件、铜钱4件。墓内出土有瓷质四系罐、盘口壶、碗等文物,另有多枚“开元通宝”铜钱,以及无法确认用途的铁器。


唐代墓葬


经过三个月以来的发掘,可以确认魏庄遗址为新石器时期的生活聚落遗址,包括明显的生活区和墓葬区。该遗址中的房址和墓葬的发掘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桐城地区的新石器时期考古的空白。

魏庄遗址地处皖西南,桐城的孔城河流域,属长江水系,西北临大别山东段余脉,东南是皖南山区,自东北至西南形成一个地理廊道,魏庄遗址就处在这个廊道之中,地理位置优越,从出土器物呈现的文化面貌来看,与其北面含山县的凌家滩文化和南面的潜山县薛家岗文化,都有相似和联系。如T104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层中出土的半环形玉璜,其形制与凌家滩97M28内出土的玉璜,在玉质、工艺等方面非常相似。

墓葬基本上是南北向的土坑竖穴,单人葬,以鼎、豆、壶为基本器物组合,豆柄部上有镂孔,还发现有玉璜、石钺、石锛,石钻等器物。主体上看,魏庄遗址发现的这批墓葬,与薛家岗文化更为接近,可能是薛家岗文化的一个类型,并且属于薛家岗文化晚期遗存,距今5300—4600年。
 


石锛


本次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对每一片可以确定出土位置的遗物,遗迹每一个清理完毕的遗迹,均使用RTK测绘设备采集其点位。RTK作为一种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展起来的差分测绘技术,测绘精度较高,且相关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操作人数少,操作简便。在本次发掘之前,RTK已经被应用于遗址的整体测绘,以及发掘的布方阶段之中。将RTK应用于发掘过程中的遗物采集和遗迹测绘,是本次发掘当中的一次创新性尝试。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们根据遗物所处的探方和层位或遗迹单位对遗物编号,将遗物提取后采集遗物底部点位。针对部分出土位置较为特殊的遗物(如探方壁上、出土时遗物相互叠压等),在采集数据时也需要做针对性的特别处理,以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尽量准确。

此外,在遗迹清理完毕后,其开口处的特征点也由考古人员利用RTK测绘设备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全部采集,必要时还会采集遗迹的底面或剖面的特征点。在数据采集完成后,考古队员利用MATLAB等电脑软件,还原出遗迹以及遗物在探方内的相对位置。在室内整理时,将遗物的尺寸、质地、花纹、完残程度和其对应的点位相匹配,考古人员就能够对遗物进行更为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找出遗物与遗物之间、遗物与遗迹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另外,利用MATLAB将遗迹的特征点按照顺序连接起来,可以在考古队员整理时对遗迹的相对年代、遗迹之间的打破关系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这种数字化的采集工作有利于在发掘工作结束之后还原发掘区域的原貌,为分析遗址的文化特征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和方向。目前相关的整理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I发掘区②层遗物分布示意图,数据来自RTK选样


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考古发掘***新通知,我们本次发掘工地圆满完成了考古工地的标准化建设,如制定完善的工作规章制度,在工地周围建设围挡,在工地、驻地全方位安装摄像头,以保证工地安全,为工作人员配发工地专属文化衫,以及在工地周围及住地布设宣传标语,宣传文物保护知识等。

本次发掘的主要工作人员有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文治,刘爽、孙静怡、张之航;桐城市博物馆的吕昭文、叶鑫;枣阳市博物馆的姜波,以及来自安徽建筑大学的徐傲、谢伟、李平、张瑶等,还有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鲁梦琦博士。在发掘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赵前教授为工地拍摄了多张全景照片;张开亮对遗址进行三维建模,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另外,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生社团金石轩的20余名本科生也参与了发掘。

我们的工作得到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桐城博物馆、桐城文化委员会、引江济淮工程办公室、孔城镇人民政府以及晴岚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对上述单位表示由衷的感谢。

魏庄遗址自2019年3月15日开始发掘,目前发掘工作顺利完成,并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安徽省文博机构及监理方武汉大学组织的专家验收,转入室内整理,之后的研究成果,我们会陆续公布。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做一个快乐的人
  
  • 果子狸
  • 发表于:2020/1/18 22:13:06
  • 来自:安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